这是描述信息
sousuo
banner

壶里看乾坤:一把铜壶的千年演变史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3-04-10 14:04
  • 访问量:

【概要描述】

壶里看乾坤:一把铜壶的千年演变史

【概要描述】

  • 分类:最新资讯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3-04-10 14:04
  • 访问量:0
详情

 

 

《说文解字》注:“壶,昆吾圜器也”,

最早指盛酒用的陶器或青铜器。

 

与尊、鬲、簋、敦等其它青铜器相比,

“壶”可以说最具生命力的艺术形态之一。

从古代的“壶”到现代的“铜壶”,

“壶”历经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

丰厚的文化沉淀让人惊叹……

 

它是文化的载体,更是文明的传承者。

每一个时期,都是一个时代;

每一把铜壶,

承载起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厚重,

浩浩汤汤,奔流不息……

 

 

商周:国之瑰宝

 

青铜壶

 

 

壶,为古代盛酒器或盛水器,《诗经》记载“清酒百壶”,

《孟子》上说“箪食壶浆”。青铜壶始见于殷商,形制仿自陶壶,春秋战国尤为盛行。

 

春秋时期,莲鹤方壶,藏于故宫博物院

 

青铜时代,青铜壶造型多样,装饰繁复,反映重大历史事件,也体现当时铸造工艺的最高水平,堪称“国之瑰宝”。

 

两汉:茶具始现

 

煮茶鼎

 

 

汉代时期,圆形的壶称为鍾,方形的壶则称为钫。

在汉代以前,人们饮茶,都是酒具、食器共用的。

 

西汉,错金银鸟篆纹青铜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中国最早出现“茶具”一词,则在西汉出现。

西汉辞赋家王褒《僮约》有“烹茶尽具,酺已盖藏”之说。

直至魏晋南北朝,专门化的茶具逐渐从酒具、食器中分离。

 

唐代:茶道大兴

 

注子、风炉

 

 

茶兴于唐,唐代称饮茶为“煮茶”或“煎茶”,

以铜铸成的风炉及茶釜,为专门煮茶的炉子,用以承接煎茶。

 

唐,凤头人面铜壶,藏于临潼博物馆

 

除此之外,陆羽在《茶经》“四之器”中,列出茶事所用之器就有20多种。

在唐代,茶壶有“注子”一名,其意为从壶嘴中往外倾水,后将茶壶柄去掉,又称“偏提”。

 

唐,《唐人宫乐图》,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方桌中央置“釜”,一女子正手执“瓢”分茶

 

宋代:极致风雅

 

汤瓶、执壶

 

 

中国饮茶之风,兴于唐而盛于宋。在宋代,点茶法开始流行。

在茶器方面,以煎、煮为主的茶釜,慢慢被点茶的执壶所替代。

 

宋,蟠虺纹双龙首耳铜壶,藏于长兴博物馆

 

执壶,带有执柄,宋代执壶纤细修长,即“唐肥宋瘦”。

执壶有“汤瓶”“汤提点”等多种称谓,而提点又为宋代官职,含“提举检点”之巧意。

 

宋,赵佶《文会图》(局部),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馆

前景描绘炭炉、执壶等茶具,侍者击拂的场面

 

明清:化繁为简

 

铜壶

 

 

明以后,散茶瀹泡法的兴起,冲泡上讲究简单,

品饮上更推崇茶的天然之味,因此茶具也有了变化。

 

明,文征明《品茶图》(局部),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文征明自绘与友人在林中茶舍品茗,上置茶壶、茗碗

 

明清时期的茶具主要以炉和茶壶、茶杯为主。其中,大明宣德铜壶极为罕见,

以暹罗国风磨铜铸之,光鲜温润。至清代,铜壶的款式、图案、工艺达到鼎盛时期。

 

现代:让铜出“色”

 

釉彩铜壶

 

 

以“朱炳仁·铜”品牌为代表,出现高温着色釉彩铜壶,一改铜之本色,为铜壶“穿”上一件彩色外衣。

 

朱炳仁·铜作品 出水芙蓉套装

 

 

朱炳仁·铜作品 宏兔大志套装

 

铜金属表面着色不易,“朱炳仁·铜”以“让铜回家”为理念

借鉴了古代画珐琅技艺,用珍贵矿物釉料精准配比,终于烧出铜壶的千色之美。

 

朱炳仁·铜×西泠印社

 

以印入铜茶礼 享春日好时光

 

 

春天喝春茶,自然要好的“春壶”来配。此次,正值西泠印社建社120年

“朱炳仁·铜”向西泠印社首任社长吴昌硕致敬,首次以印入茶礼,

将中国千年铜文化与百年西泠的风流与风骨相结合,淬炼出这一季的春茶新礼。

 

朱炳仁·铜作品 苏堤春晓套装

 

朱炳仁·铜作品 西子春天套装

 

朱炳仁·铜作品 大吉祥套装

 

独饮清欢自在,尽享春日逍遥,和亲友对饮,其乐融融,畅怀欢言,

作为长久之物礼赠贵人,更是一份承载美好祝福的心愿之礼。

 

朱炳仁·铜作品 风雅兰套装

 

朱炳仁·铜作品 醉花间套装

 

一春一礼,一岁欢喜,将这份闲情雅致收罗一席。人生惬意今如是,笑拥春天入己怀。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TOP

BOTTOM

  • 友情链接

这是描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