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雷峰塔重建看天下再重铜雕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1-04-24 11:50
- 访问量:
【概要描述】朱炳仁随语第十四期
张光直教授在《青铜时代》一书中说:“像中国这样的青铜时代在人类中是一个极端的独一无二的概念和存在……在中国古代所发现的青铜器的量,可能大于世界其余各地所发现的铜器的总和。”他揭示了铜雕的第一个辉煌时期,可没能预测到铜雕第二个辉煌时期的到来。为什么呢?我在诗中说:“只有当熔铜凝固了,成了一幅铜画,才可望读懂,混沌遗传了什么……可密码,还在造化手里,谁也无法破译。”
大禹铸九鼎的传说,简直让铜雕成为世人膜拜的艺术。但是,随着铁器时代来临,青铜雕塑日趋式微了。直至第二个铜雕鼎盛时期的到来,竟然等待了五千年。二十世纪后叶,中国改革开放迎来了文化复兴的大潮,将这个“密码”终于破译了,铜雕技艺再次迈入发展的新时期。其标志性的事件,一是彩色铜雕宝塔杭州雷峰塔的重建,二是G20杭州峰会场馆经典铜艺术的面世。有意思的是,这两件事都在杭州,而上天将这历史机缘给了我。
中国第一座彩色铜雕宝塔-雷峰塔
G20主会场
青铜器时代于战国末期结束后,铜材料逐渐被应用于建筑设计中。尤其是盛唐以来,宫殿建筑常常以铜来装饰,外观金碧辉煌的铜材料被作为权势、地位的标志,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例子是湖北省十堰武当山金殿。在中国道教协会李道长邀请下,我曾专门进入了建于明永乐十四年的金殿内考察,其工艺精湛令人赞叹。殿高5.5米,宽5.8米,进深4.2米。大殿全由铜铸,翼角飞举,殿脊装饰着镂空的珍禽异兽,檐角天鹤飞空。传说永乐皇帝在建造这座金殿时曾说:“务要坚固壮实,万万年与天地同其久远。”可见武当山金殿在展现其精美庄严的同时,还体现出一代帝王的雄心。
武当山金殿
后来又有铜建筑出现,如坐落在颐和园万寿山西侧的宝云阁,堪称古今少有的杰出铜亭建筑。它是用几十万斤铜铸成的,通体呈蟹青古铜色,精致异常,坐落在一个汉白玉雕砌的须弥座上。只是历史上留下的四大铜殿,是高不过数米的“小家碧玉”,远远不能说以铜建筑为代表的又一铜雕鼎盛时期的到来。
颐和园宝云阁
现代铜建筑的崛起,不能不谈到重建的雷峰塔。雷峰塔有太多的故事了,有吴越王与黄妃的故事,有白娘子与许仙的传说,有鲁迅为白娘子鸣冤的文章。在倒塌78年之后,雷峰塔还原了西湖十景之一“雷峰夕照”的壮丽景观,更让世人惊艳了。
我是雷峰塔重建的亲历者。老塔遗址留下的是令人震撼的伟大,重建的雷峰塔应该是什么模样?怎样才能对得起先人,对得起老塔?在反复论证后,我提出:雷峰塔不应是一个假古董,应该是一件艺术精品。
雷峰塔砖塔身最后的写照
我在“雷峰塔是否可以使用铜瓦及铜构件”的论证会中发言“雷峰塔的历史重负和文化含量是任何古塔无法比拟的,中国共有3406座塔,塔身大都局限于砖石木结构,如果雷峰塔继承了这一点,那它只不过是第3407座用砖木堆砌而成的塔;如果把铜工程运用于塔的复建,它将是一件建筑艺术精品,是一座传世之塔。”
我的建议得到了雷峰塔重建总设计师、清华大学郭黛姮教授以及专家的全力支持。在建设者的共同奋战下,从设计到施工,用了四年时间,用280吨铜,铸就了钢骨铜身大气磅礴的经典古建筑,让雷峰塔成功地成为杭州一个标志性建筑。有业内专家评价,我国第一座彩色铜雕宝塔——雷峰塔的出现,让延续了五千年的中国青铜文化达到了一个新境界。
浙江省文物局原副局长陈文锦在《杭州文史》发表《我所参与和知道的雷峰塔重建背后》一文中,以一位学者型官员的亲力亲为,详尽介绍了雷峰塔重建的史实。他说,“雷峰塔是传承和创新结合的产物。实践证明,当初提出的‘原址原样原大’的三原设想,是雷峰塔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他又说:“新塔实有高度为71.68米,而在材料和技术的应用上,则尽可能体现当代技术和科学的成就。雷峰塔最终选择了钢结构,主要是考虑到钢结构在同等面积下可以腾出更多的有效空间,基础处理上伤筋动骨得比较少,于遗址保护更为有利。柱子和斗拱采用铜质材料,整体感极强,大器、新颖、别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习惯。瓦片也是用铜打制出来的,宝蓝色和古塔应有的色调非常相似,远远望去,和陶瓦的视觉感受几乎一样。”
朱炳仁大师在项目现场
我作为雷峰塔铜工程的总工艺师,成功地将建设雷峰塔的激情和经验用于之后的铜工程上,另外,还参与建设杭州钱王祠铜献殿、常州天宁寺宝塔、峨眉山金顶铜殿建筑群和台湾同源桥、江南铜屋、G20杭州峰会场馆等百余座铜建筑与铜装饰,这可谓迎来了青铜时代五千年来中国历史上第二个铜雕鼎盛时期。
我在自作诗《马到成功》中,有几句形容铜雕辉煌时期的到来:“我来了!在太阳系觅草,在银河系巡航。不惜瘦骨雕鞍,依然铜声岚间。含容周遍,观察审正。敲三千铜钉,换千吨蹄铁。振两翼羽翅,飞十万光年!”天下再次重铜雕!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TOP
BOTTOM